我要采购我有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轴承资讯 » 轴承知识 » 正文

轴承套圈酸洗白斑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浏览次数:0 选择视力保护色:

[摘要]轴承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轴承的黄油涂多少相信是许多朋友都想知道的问题,    无论是多是少都会达不到最理想的润滑效果和经

 轴承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轴承的黄油涂多少相信是许多朋友都想知道的问题,
  
  无论是多是少都会达不到最理想的润滑效果和经济效益。
  
  然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则是轴承黄油与ABS传感器之间的关联,
  
  黄油太多不仅影响最佳润滑效果,
  
  产生浪费,而且也会导致ABS探头失灵。
  
  轴承材料为G13Cr4Mo4Ni4V高温渗碳轴承钢,该材料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工作温度可达315℃。该轴承套圈的加工工艺为:车加工→渗碳→高温回火→返车加工→二次淬火→高温回火→粗磨→酸洗。
  
  1.轴承套圈形貌及理化检验方法
  
  粗磨酸洗后滚道及其挡边应为均匀的灰黑色,缺陷套圈酸洗后白斑主要分布于滚道及档边处,如图1所示。
  
  分别在轴承套圈白斑处和正常处切取试样,试样的截面为金相组织观察面。金相试样经机械打磨和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用奥林巴司GX-51金相显微镜观察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和碳化物分布形态,以确定组织是否合格及网状碳化物是否超标。应用ARL4460型直读光谱分析仪分析试样的化学成分,确定其成分是否合格。采用BUEHLER MICROMET 5124型显微硬度计检测其硬度及渗碳层深度,确定其渗碳层表面硬度及渗碳层深度。
  
  套圈酸洗后形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1)化学成分分析
  
  轴承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附表。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标准YB4106-2000《航空发动机用高温渗碳轴承钢》要求。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渗碳层热处理组织对比
  
  高温渗碳轴承钢渗碳热处理后,渗碳层表面显微组织应为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不得有网状碳化物和粗大的碳化物。
  
  分别垂直剖取滚道白斑和正常处制成金相试样,采用奥林巴司GX-51金相显微镜观察滚道两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碳化物,颜色正常处滚道表层显微组织为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碳化物,未发现网状碳化物和粗大碳化物,见图2a;白斑处滚道表层显微组织为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未发现网状碳化物和粗大碳化物,见图2b。
  
  (a)颜色正常处滚道截面显微组织
  
  (b)白斑处滚道截面显微组织
  
  滚道表层显微组织照片
  
  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擦拭白斑处截面试样,未发现有二次淬火烧伤。
  
  (3)表面硬度和渗碳层深度
  
  采用BUEHLERMICROMET 5124型显微硬度计检测滚道正常处和白斑处试样的硬度及硬度梯度,确定两试样表面硬度及渗碳层深度。滚道颜色正常处试样的硬度梯度曲线见图3a,滚道白斑处试样的硬度梯度曲线见图3b。
  
  滚道颜色正常处表面硬度为700HV,约60HRC,渗碳层深度为1.28mm;滚道白斑处表面硬度为639HV,约56.5HRC,渗碳层深度为0.96mm。
  
  (4)表面碳含量
  
  采用ARL4460型直读光谱分析仪测试正常和白斑处滚道试样表面的碳含量,正常处滚道表面碳含量为0.91%,白班处滚道表面含碳量为0.73%。
  
  3.结果与讨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轴承套圈材料化学成分合格;滚道颜色正常处表面硬度为60HRC,渗碳层深度为1.28mm,表面含碳量为0.91%;滚道白斑处表面硬度为56.5HRC,渗碳层深度为0.96mm,表面含碳量0.73%;滚道白斑处表层金相组织为隐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未发现残留碳化物,且表面含碳量低于正常处,可以确定轴承套圈滚道局部区域碳含量偏低引起酸洗后出现白斑。
  
  轴承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轴承套圈白斑区域滚道表面硬度较低,且渗碳层深度较浅,轴承接触疲劳寿命会大大降低,在轴承的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剥落引起早期失效。

打印刷新返回顶部 关闭
声明:轴承信息港(www.zcxxg.com)登载轴承套圈酸洗白斑分析仅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亦不保证准确无误,版权/责任归其所有权人,若您认为有问题/差错请联系我们。转载请联系所有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