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力的大小宜平稳均匀,不宜有冲击,这就要求采用油压或用能施加平稳拉力或压力的工具,实在不得不采用锤击时,也要通过铜套筒等较软而不落屑金属加以缓冲,敲击力尽可能轻缓。最好使用铜棒或铜锤进行锤击。
(3)避免通过滚动体施力,这就要求装拆内圈(轴圈)时通过内圈施力,装拆外圈时)通过外圈施力。
(4)拖力要持续到应有的程度,例如在安装轴承时要在轴承刚好装到正确位置时停止施力,保证套圈(垫圈)的端面抵靠座孔或轴的挡肩端面,既不能挤得太紧,又不能装不到位。 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砂轮的线速度,实现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对砂轮驱动和轴承转速要求很高。电主轴单元采用内装式电动机直接驱动主轴。电主轴单元具有刚性好、旋转精度高、温升小、稳定性好、功耗低和寿命长等优点,在高速精密磨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主轴的转速一般在10 000r/min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 000-100000r/min,所以砂轮一主轴系统即便有很小的不平衡量,也会产生非常大的离心力,造成机床剧烈振动,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甚至损坏砂轮及主轴。因此对砂轮一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及动平衡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改进措施
(1) 更换润滑油。用46号机械油代替46号透平油,目的是为了提高润滑油的黏度,使得在甩油环转动时可以带上更多的油。但高温时,机械油黏度的下降程度比透平油大。但是试验证明,效果并不明显。
(2) 对轴瓦进口油囊作加深处理。在出油侧增加出油油囊,在瓦面开网状油槽,目的是为了加大轴润滑冷却油的循环速度。上述措施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3) 对甩油环进行改进。在粗糙甩油面内侧开浅斜槽,在甩油环侧面加开几条浅油槽。该措施同时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正面作用是有利于甩油环在转动过程中储油,使得带油量增加。负面作用是油槽加深,出油量相对于带油量的比重下降。
(4) 加大润滑油量。将油位实际高度达到下瓦面以下(图纸要求下瓦的2/3高度),这样虽然缓解了油膜破坏,但油位太高,以致局部换热效果变差,平衡时温度太高,风险加大。
(5) 在油室内加设盘管式水冷却装置。该方法相对比较简易方便。但是由于油室结构特殊,且增加冷却装置将相对减少油室中的油量,如果发生冷却水效率降低或者上层油温升高现象(冷却只能针对下层油),温度就不能很好控制。
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实施上述多种措施后的效果并不明显,以上方法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轴瓦温度过高的问题。
轴承信息港小编获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润滑冷却方式,才能达到轴瓦降温的目的。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电机轴承外循环冷却装置。 电机用外循环润滑系统见图3。尽管增加了投资,但有效地增加了散热量和润滑流量。在选择油循环的路径上,采用进油(冷油)喷淋,油室高位 油溢流回油的方案。在电机轴承外部加装一套循环润滑油系统,供2台电机4个轴瓦用。甩油环仍然保留,在每个轴承上瓦靠进油侧装1根Dg15的进油管,安装 1个Dg15的阀门,以便调节进油量的大小,0.2MPa压力对轴颈直接喷淋。每个轴瓦约有4L/min的润滑油流经瓦面,充足的油量形成一定的油膜,确 保摩擦面处于液体摩擦状态,并及时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用轴承座的预留接口做回油接口(管径为Dg50),使油室仍然保持原有的油位高度。当外循环装置发 生故障或断电,导致短时间意外事故发生时,甩油环仍然可以向轴瓦供油。值班人员发现瓦温上升快,温度高等异常情况后,可以及时处理,采取措施以避免烧瓦事 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