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五金行业的发展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之前是供不应求,如今已逐渐变为供过于求,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目前行业的发展正趋向规模化和多元化,若要谋求持续性发展,行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和提升产品质量成为必然。
五金行业已经告别了10年的快速发展期,随着相关企业竞争的深入,五金产业链各阶段的利润空间均被压缩,降价空间日趋减少。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五金产品的要求也逐步发生变化,对我国五金产品的质量、包装、供货期限都有更高的要求,甚至逐步延伸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研发环节。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有20%左右的利润,如今利润已经跌至10%以下。
轴承信息港系列报道:国内中小型的五金企业多数以生产配件为主,缺少自主品牌,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缺少议价能力,在高CPI、高成本和人民币汇率新高的大环境下,面临的压力正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我国五金制品出口面临的新变化,将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增长,原先低附加值的五金产品将被一批具备高新技术的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取代。还有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销售压力急剧加大、国家对耗能等方面的硬性限制。这给整个轴承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国轴承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的是悲喜交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
据了解,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中,除高端市场的国际品牌外,还有很多家本土品牌,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0家—100家,其它都是些中小型企业。而对于一些国内中小企业来说,生产的产品仍不能达标,削弱了整个国内高端品牌的市场竞争,随着美、日、欧,德等品牌抢占中国市场,轴承业高端品牌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由于人力成本与原材料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涨价在轴承业成为一种趋势。据悉,原材料、人力成本、CPI等综合成本的上升,使轴承产品在终端市场价格都有上涨,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更是居高不下。轴承工厂店数据分析,,冲击最大的当属中低档品牌产品,对于高端品牌,市场已经在逼迫行业洗牌。
轴承信息港系列报道:近年来,竞争激烈的轴承行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对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外的品牌轴承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不仅把产品运到国内市场销售,还在国内投资建厂,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地化,以降低国内轴承产品低生产成本对其造成的威胁。
为了争抢中国市场,国际轴承巨头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内企业也将销售重点由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而中国轴承企业普遍意识到品牌与文化的重要性。经过品牌建设与技术的改造与创新,中国的轴承行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